想必大家一定聽過這句很火的網絡段子,“上聯:國泰民安張學友,下聯:風調雨順蕭敬騰,橫批:蕭張至極?!逼鋵?,在這“蕭張”來源的背后隱藏著關乎社會治安的大事。
2018年7月8日,洛陽民警大隊在張學友演唱會附近巡邏時,抓獲了一名冒用他人身份、非法行駕的男子。其實,張學友此前的演唱會中就有逃犯被抓的事情出現,據統計,警方曾在張天王演唱會至少拘捕了80余名逃犯。
2019年7月20日晚,郭富城演唱會廣東湛江站在奧體中心舉行。演唱會進行前,湛江公安發現一名網上逃犯,并迅速將其抓獲。
對此,網友們表示:這分明是“張學友打黑除惡專項治安巡邏會”;更有人嗟嘆——“年少不聽張學友,聽懂已是獄中人”。網友們的創意腦洞真是讓人忍俊不禁,吃瓜之余大家一定好奇為什么警察叔叔們能在演唱會中抓獲逃犯呢?
這正是“AI”技術應用于“安防”工作的最直接的實例。AI人臉識別技術的原理其實就是基于人類面部特征,對錄入的人臉圖像或視頻進行判斷。當嫌疑人經過安檢時,攝像頭會根據他的面部信息,與后端數據庫進行比對,確認是同一人后,系統就會發出警告信息。
近幾年,“AI+安防”成為大火的熱門行業,而“AI+安防”的“+”到底如何體現呢?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。
安防,顧名思義即是“安全防范”的縮略詞。完整版解釋應為:做好準備和保護,以應付攻擊或者避免受害,從而使被保護對象處于沒有危險、不受侵害、不出現事故的安全狀態。
AI(Artificial Intelligence),是人工智能的英文縮寫。它是研究、開發用于模擬、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、方法、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。人工智能是對人的意識、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。
面對威脅,人們需要安全“衛士”更加聰明、主動、有力,而火爆全球的人工智能,顯然是最合適的那顆“大腦”。
與傳統安防相比,“AI+安防”借助人工智能、云計算、大數據、物聯網、移動互聯等技術,不僅能讓安防整體系統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,也讓行業屬性得到延伸,實現多元化快速發展,“AI+安防”正給人們帶來一個更加Smart的安全時代。
起源
1959年
故宮發生了建國后第一起寶物失竊案
萌芽
1979-1984
國外安防概念進入中國,主要應用在文博等特殊單位,法律法規空白;
起步
1985-1998
國外產品進入,代表產品是模擬攝像機及磁帶錄像機,法律法規起步;
發展
1999-2004
安防產品品類逐漸豐富,企業逐漸增加,金融、交通、樓宇等逐步應用;
加速
2005-2008
市場規模逐步擴大,同質化嚴重,從產品向系統集成方向發展;
提升
2009-2016
從系統集成向解決方案、行業化及平臺化發展,平安城市大力發展;
AI+
2017-至今
人工智能賦能智能安防,人臉識別得到快速發展,視頻結構化及大數據是高端安防關鍵詞,AI企業正式入局。
國家工信部等部門發布的《“互聯網”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》指出,智能安防將作為人工智能產品創新的重點應用推廣領域?!斗桨浮诽岢?,實施智能安防推廣工程,鼓勵安防企業與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,研發集成圖像與視頻精準識別、生物特征識別、編碼識別等多種技術的智能安防產品,推動安防產品的智能化、集約化、網絡化。
據中安協發布的《中國安防行業“十三五”(2016—2020年)發展規劃》,“十三五”期間,安防行業將向規?;?、自動化、智能化轉型升級。到2020年,安防企業總收入達到8000億元左右,年增長率達到10%以上。
前瞻產業研究院《中國互聯網+安防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》顯示,近年來,隨著安防需求不斷提升。我國安防行業市場規模從2010年的2350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5400億元,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5%。
“AI+”如雨后春筍般應用在各種行業和應用場景中,與安防的結合是當前最成熟應用并落地的行業,并且走在最前沿。究其原因,可以歸納為以下兩點:
高匹配:安防系統每日產生的大數據,絕大多數是視頻和圖像。AI目前主要聚焦的幾大核心研究領域:計算機視覺,機器學習,生物識別,機器人技術,自然語言處理。其中大部分的研究基礎和方向也集中在視頻和圖像,安防積累的數據與AI研究領域的基礎和方向不謀而合,兩者在應用層面上契合度高。
強需求:老安防人都知道,移動偵測、越界報警、停留監測等功能是安防最初期的智能分析應用,這些功能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應用在視頻監控系統中。安防對人臉識別技術一直都有著強烈的需求,這種需求受限于AI技術已經壓抑許久,近兩年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,“安防+AI”也迎來了一次應用上的大爆發。
AI給安防行業帶來了很多變化,也帶來了很多價值,可以歸納為:
看懂世界:“看得見-看得清-看得懂”是安防追求的發展線路,AI加速了從看得清到看得懂的發展過程。
主動預測:安防大部分的應用還是被動防范(事后取證調查等),AI帶來了從被動防范到主動預測的可能性。
行業賦能:AI給很多安防子系統帶來了技術革新(視頻監控、門禁等),提高了傳統應用的能效。
訊網網絡與小視科技達成深度合作,推出小視科技AI+安防”行業解決方案。這是基于AI深度學習技術,以“FaceID”為入口,依托海量圖像和大數據雙引擎優勢,通過將人臉識別技術、人員屬性分析、物聯網(Iot)及大數據分析等核心技術有效結合,針對多種安防場景的實際應用需求提出的“AI+安防”行業解決方案,通過不同系列產品的組合,“AI+安防”可實現智慧小區、智慧校園、智慧樓宇、智慧園區等多維場景的解決方案。
智慧小區:針對居民小區,可精準識別業主,有效阻止外來、可疑或追逃人員進入小區,實現全小區安防可視化統一管理,避免保安慣性判斷的弊端,杜絕不準確、不嚴謹的隱患。
智慧校園:高校等場所面積大、人員流動性大、陌生人和車輛出入頻繁、易發生群體事件造成不良影響;學生寢室又是學生學習、生活和休息的場所,傳統的考勤制度占據了輔導員和宿管太多的時間,且學生考勤和晚歸信息反饋不及時,導致精力消耗大卻效率低下。小視智慧校園解決方案,能夠實現校園環境的全面感知、校園管理的高效協同和校園教學的全向交互,形成全新的可視化智慧校園安防解決方案,滿足管理、服務、教學和工作等多方面需求。
智慧樓宇:面向員工數量龐大、進出頻繁的寫字樓等企業辦公場所,小視科技可提供人臉識別門禁及考勤管理服務,既保證公司及員工人身財產安全,又能及時追蹤員工在職考勤狀況,杜絕遲到、早退和擅離職守等行為。
智慧園區:集中了大量辦公樓宇的園區,更是面臨著管控難度大、效率低、人力成本高等問題,小視科技將人臉識別技術與視頻監控、門禁、報警、互聯網有效結合,全力打造了園區人員進出管理綜合解決方案,全面優化傳統安防系統,減少園區管理對人力的依賴,憑借前沿科技全面塑造“人防——物防——技防”的園區管理方式,從而實現樓宇園區的數據融合、一體化管理及智能應用。
目前,該解決方案的業務范圍已全面落地高校、商業寫字樓、工業園區、物流港口、住宅小區等多種場景形態,依托一系列前沿應用,無形中改變著人們的工作與生活。憑借多年的自研技術積淀,小視科技已和眾多企業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。未來,小視智慧安防將持續推動智能生活的普及,打造更加友好的“AI+安防”生態系統,持續為客戶和社會創造最大價值。
有興趣?有想法?歡迎來撩!
聯系我們
電話:18900363055 陳女士
郵箱:cym@shoes.net.cn